找到59条结果

  • 家人得了脑动脉瘤,直系亲属们需要做一个头颅MRA吗?雨夜,62岁女性,突发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2小时。由于家族(母亲)有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史,深知突发头痛的危害,立即自行驾车来院诊疗。术中证实颅内长有三个炸弹(动脉瘤),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相对宽颈动脉瘤为责任病灶,给予外科干预后,动脉瘤致密栓塞,分支血管保留良好……通过这个患者的经历,我们知道,家里如果有人得了脑动脉瘤,直系亲属需要做一个头颅MRA的检查,排除颅内动脉瘤的可能。如果真的发现了,需要及时妥善给予处理。因为一旦破裂了,命运可能会发生不确定的改向,悔之晚矣~~~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做个头颅MRA,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赵开军 副主任医师 2022-10-07 07:56:32
  • 的子囊还拥有一个共同的大本营—绝对宽颈的体,动脉瘤也通过“犄角之势”成为一个硬骨头,想要拿下它绝非易事。单独出兵(栓塞)容易孤兵深入,首尾难顾,甚至可能需要采用挽救性技术来搬救兵保护粮道(载动脉),万一失利,劳师伤财;使用1-2个支架辅助手术呢,由于急性期抗血小板不足术中可能出现急性血栓堵塞粮道,万一体又不能致密栓塞一网打尽,术后抗血小板吧,怕出血;不抗血小板吧,又担心血栓。一旦遭遇此种境遇,战争(手术)的走向和主动权就无法掌握在指挥者(术者)手中,只能听天由命了……解铃尚需系铃人,面对呈“犄角之势”的硬骨头(动脉瘤),只能顺势而为……。如果我们也分兵弹簧圈形成“犄角之势”,一起夹击
    赵开军 副主任医师 2022-08-31 16:09:29
  • 局部囊性扩张,形似长在血管上的,故称为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被称为藏在大脑中的“不定时炸弹”。  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70岁中老年。目前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很多人觉得颅内动脉瘤离自己很远,其实它很常见,大约每5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患有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患有颅内动脉瘤。”席刚明教授说,大多数小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低,并不严重,它们通常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健康号 2025-01-13 10:12:25
  •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龄可发病,多数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青少年少见,其临床症状可根据出血位置不同而表现不一。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这种头痛是瞬间、从未经历过的犹如晴天劈裂样的剧烈头痛。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发病方式是突发破裂出血后引起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改变,严重危及生命,是一种致残致死率高很高的疾病,治疗动脉瘤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开颅夹闭,一种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前者手术创伤较大,后者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
    杨鹏全 主治医师 2024-09-26 10:24:58
  • 术者点评:1.结合颅脑CT出血的部位和分布以及动脉瘤的形态,两个动脉瘤均存在破裂出血的可能。治疗方案:一期单纯同时栓塞两个动脉瘤; 2.一期单纯栓塞的优势是避免了急性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急性期需要使用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的栓塞程度要求相对更高; 3.床突旁动脉瘤不是常见出血的部位,但是顶端有小泡,纵裂和环池出血比前纵裂多,不能排除出血的风险。此部位微导管超选困难,栓塞过程中微导管大多不稳定,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支架辅助栓塞完成。本例由于为破裂动脉瘤,尽管给予支架导管备用,给予动脉瘤的远端部分单纯致密栓塞,避免了急性期支架植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4.前交通动脉瘤是常见的出血部位,但动脉瘤形态较为圆滑,未见小泡,前纵裂出血相对较少,但不能排除破裂出血的可能,一期给予单纯致密栓塞。 5、敬畏每一台手术,善待每一位患者,让处于危险中的患者平稳进入安全状态~ 更多>
    赵开军 副主任医师 2021-08-22 12:40:54
  • 今日话题:当“静脉窦血栓”遭遇“颅内动脉瘤”44岁盐城帅哥,因“头痛3天”发现静脉窦血栓合并“颅内动脉瘤“来诊。颅内动脉瘤之一是体累及眼动脉的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2.5mm),此部位动脉瘤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而且静脉窦血栓的治疗也会加重此风险,有必要同步先消除这个潜在的风险。病变累及眼动脉,如果治疗过程中受到累及存在失明风险,需要重点保护。最终,采用一个支架一个圈的“简约模式:花费少,效果好”结束手术,眼动脉保留良好。
    赵开军 副主任医师 2022-10-19 18:44:14
  • 应用编织型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过程中,取得密网血流导向作用,为患者节省了相关的费用
    陈功 主任医师 2022-11-28 17:07:54
  • 一、背景知识:当颅内静脉窦系统血栓形成(CVST)时,需要进行抗凝等处理,重者需要进行外科处理;相形之下,当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急性期需要进行止血处理。这两种情况一般不会同时遇到,偶尔遇到了,就要抓住主要矛盾,两者兼顾,各个击破。这不,老卢同志就遇到这事了。在静脉窦血栓的同时遭遇了颅内动脉瘤破裂,病情雪上加霜。 二、治疗策略:全面分析后,可能较为稳妥的治疗策略如下: (1)急性期先单纯致密栓塞动脉瘤;(2)等动脉瘤相对稳定后再追加抗凝药物治疗似乎是可行的。 然而,动脉瘤栓塞完毕,我们发现由于肝素的使用,直窦及其分支系统显影明显好转,提示局部血栓的存在;同时,上矢状窦前1/3也明显显影不良
    赵开军 副主任医师 2023-03-18 13:57:35
  • 小结:患者颅内后交通动脉瘤导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引起眼睑下垂、瞳孔散大、视物重影,眼球外下斜,通过远侧桡动脉入路,克服三型弓的不利解剖因素,顺利治疗了颅内动脉瘤
    赵开军 副主任医师 2022-01-18 17:11:05
  • 普拉格雷单药治疗下表面改良血流分流器治疗远端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初步安全性试验摘要背景:血流分流器(FDs)是治疗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与颈动脉瘤相比,FDs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低血栓性修饰表面FDs可减少缺血性并发症,并允许使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p48 MW HPC流量调节装置(德国波鸿Phenox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普拉格雷单药治疗颅内远端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关键性、开放性、单臂研究。患者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被纳入本研究。主要终点是治疗后直到随访1个月(定义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的
    刘建仁 主任医师 2021-03-04 18:48:20
1 2 3 4 5
医生